央行降息降准释放万亿流动性,谁最受益?

2025-05-08 IDOPRESS

又一次政策“多箭齐发”来临。

5月7日,国新办举行重要新闻发布会,会上一揽子重磅政策悉数出台,而降准降息无疑是最为“刺激”市场神经末梢的部分。

据央行行长潘功胜介绍,央行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还将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此次降准预计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预计带动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央行还对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以及一众结构型政策方面作出调整,而证监会和金融监管总局也推出多项关乎资本市场的政策。

可以说,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可谓是将一揽子重磅政策公之于众。深入剖析发现,此次政策集中出台的目标指向明确,即支持宏观经济、活跃资本市场、强化科技导向。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重磅政策一并出炉,A股市场上的一众板块也因此受益。这其中就包含了金融地产、消费以及国产AI产业链。

重磅政策来袭

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央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证监会主席吴清分别发表讲话。

央行方面,此次其推出的政策主要可分为数量型、价格型、结构型三大类,总计十项。结合之前3月买断式逆回购和MLF续作双双净投放以及“425”中央政治局会议“适时降准降息”论调来看,本次央行降准降息力度强弱与否最受市场关注。

潘功胜表示,央行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会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5%调降为0%;还将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即公开市场七天期逆回购利率从目前的1.5%降至1.4%,

据悉,此次降准预计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预计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根据央行官网披露,5月8日起将进行降息,降准则将从5月15日起执行。

推出降准降息之际,央行亦将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央行指出,下调完成后,各类专项结构性工具利率、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均从1.75%降至1.5%,抵押补充贷款(PSL)利率从2.25%降至2%。

与此同时,自5月8日起,央行将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从2.85%降至2.6%,其他期限的利率同步调整。

按此计算,如以公积金贷款额度100万元、贷款30年、等额本息还款方式计算,此次公积金首套房贷利率降低后,每月月供减少约132元,累积30年月供减少4.76万元。

而除了数量型、价格型政策之外,央行还“祭出”了5项结构型政策。具体来看,其将增加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合并使用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5000亿元和股票质押回购再贷款3000亿元额度,并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同样为外界带来了重磅消息。

吴清表示,证监会将全力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更大力度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并帮助受关税政策影响较大的上市公司纾困解难,在股权质押、再融资、募集资金使用等方面进一步增强监管包容度。

并且,吴清还表示证监会已制定了《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具体来看,此方案力主基金公司建立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也涉及基金经理薪酬与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匹配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再着眼金融监管总局,李云泽亦在会上宣布八项增量政策;其中,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

同时,李云泽还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再批复600亿元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养老、健康保险保障长期准备金已超过10万亿元。

从市场表现来看,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三方齐推重磅政策有效激活做多热情。截至5月7日收盘,三大股指悉数收红,沪指回补4月7日跳空低开缺口,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较前一日放量1321亿。

而各路机构也纷纷为重磅政策的效果予以肯定态度。譬如,申万宏源指出,单个细项政策可能不会明显超出市场期待,但政策落地的全面性、集中性,一致性,以及金融政策布局与稳定资本市场预期直接关联,都还是明显超出市场期待的。

“组合拳”的深意

深入剖析发现,一揽子重磅政策的目标指向支撑宏观经济、活跃资本市场、强化科技导向。

数据显示,4月制造业PMI为49%,时隔两个月重新降至50%以下。从季节性角度看,4月PMI环比下降1.5个百分点,降幅略大于过去五年下降1.4个百分点均值。

细看4月制造业PMI各分项指数发现,环比视角下降幅较大的包含新出口订单、进口,两者与外贸存在较高关联。

另一方面,4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4%,虽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但降幅好于过去五年平均下降2.1个百分点的均值,且仍高于50%,处在扩张区间。

而非制造业活动维持活力,背后离不开内需属性更高的服务业和建筑业景气加以支撑。据统计,4月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4%,同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则录得51.9%。

此外,房地产市场初现止跌企稳迹象。克而瑞统计显示,2025年一季度一二手房成交面积达820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对比历年一季度30个典型城市新房和二手房成交总量规模来看,2025年同期水平已处于6年来中值。

总的来说,当前宏观经济中内需部分的复苏正在展开,而外需部分受制于海外扰动或将继续承压。这种情况下,新一轮政策的出台也具有对冲性质,有望从整体上继续支撑经济延续回暖。

再放眼资本市场,当前A股正处在一个敏感且“渴望”政策的时间节点。

申万宏源在其研报中指出,政策布局和业绩关键验证期刚过,后续外需回落压力可能逐步显现,稳增长政策的落地执行成为影响资本市场主要矛盾;这个阶段,金融宽松集中落地且与稳定资本市场强关联,有利于维持短期风险偏好。

需要注意的是,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增加与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的出现也反映出高层对于科技产业的呵护。

从实体端看,科技产业无疑肩负着改变中国宏观经济叙事的重任。当然,科技同样也是改变中国资产的“利器”。

目前,中国资产依然是全球范围内尚待被挖潜的一大领域。梳理华泰证券统计发现,2024年四季度,受益于“924”政策超预期下外资快速流入中国资产;但是,彼时海外头部基金对于中资股的低配程度仍达-1.7%。

而科技的突破,或将助力中国资产完成估值“重塑”。高盛曾表示,广泛的AI采用可以在下一个十年内将中国企业每年每股收益提高2.5%,增长前景改善和信心提升或将中国股市的公允估值提高15-20%,并可能带来超过2000亿美元资金流入,有望部分扭转全球资产管理机构的低配状态。

谁最受益?

在万亿流动性的支撑下,金融地产相关标的立刻收获资金青睐。

按照申万一级口径排列,5月7日,银行板块大涨1.49%,涨幅位列第二位,房地产板块大涨1.06%,涨幅位列第五位,非银金融盘中一度涨超3%,最终收涨0.72%。

抽丝剥茧来看,金融地产各细分行业或在不同程度上受益一揽子重磅政策。具体而言,公积金利率下调降低月供压力或助力楼市止跌回稳,对于房企较为有利;而增量结构性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改善居民及企业有效需求,有望推动银行信贷投放以及资产质量稳定;此外,扩大险资长期试点范围对于保险企业业绩有正向推动作用,受益于资本市场风险偏好提振的券商板块同样是“得利者”。

除此之外,当前增量政策的底层逻辑仍致力于立足扩大内需来提振经济。因此,诸如食品饮料为首的传统消费板块有望获益,而部分已经提前展现出成长逻辑的新消费领域或展现更大弹性。

譬如,宠物板块便隶属新消费领域的增长“翘楚”。据开源证券统计,2024年宠物食品企业实现收入113.69亿元,同比增长19.85%;归母净利润12.01亿元,同比增长84.47%;2025一季度实现收入29.10亿元,同比上升23.60%;归母净利润3.18亿元,同比上升28.97%。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宠物板块部分上市公司亦在2025年先于大消费板块走强。Wind统计显示,截至5月7日,中宠股份年内上涨58.38%,乖宝宠物年内上涨33.48%。

当然,身为风险偏好改善、产业催化和政策聚焦的国产AI产业链无疑也属于受益序列。这其中,背靠大厂的算力端或是最先能展现“实力”的一大细分板块。

事实上,中国科技巨头们对于科技的支出可谓阔绰。2025年,阿里巴巴曾明确表态公司将大力投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计划在未来三年对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投资将超过过去十年的投资。

而回顾2024年,字节跳动已在AI层面实现巨大投入;根据浙商证券研报,当年其资本开支达到800亿元,接近百度、阿里、腾讯三家的总和(约1000亿元)。而据市场人士分析,2025年字节跳动或进一步上调资本开支以扩大算力投资规模。

(责任编辑:zx0600)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请给我们留言。
      联系我们   SiteMap